攻守之勢異也--中日AGV機器人發展演變
日本AGV隨著今年來電商市場的快速發展逐漸被看準,現在,物流機器人時代已經開始了,大家來跟隨小編一起看看吧!
眾所周知,日本素有“機器人王國”之稱,在國產AGV還沒得到蓬勃發展的時期,向來是我們“引進來”,如今中國AGV企業想要“走出去”拓展日本市場,外行人看來可謂是舉步維艱,而如今卻卻處處是契機。
日本市場:AGC的全盛時期
日本在1963年首次引進AGV,其第一家AGV工廠于1966年由一家運輸設備供應廠商與美國的Webb公司合資建成。1976年后,日本對AGV的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,每年增加數十套AGV系統。在引進國外技術的基礎上,日本對AGV進行了本土化的改進,使其技術復雜程度和車體的復雜程度均得到極大的簡化,發展出AGC(Automated Guided Cart)產品。以日本為代表的簡易型AGV技術,或只能稱其為AGC(Automated Guided Cart),該技術追求的是簡單實用,極力讓用戶在最短的時間內收回投資成本,該類產品完全結合簡單的生產應用場合(單一的路徑,固定的流程),AGC只是用來進行搬運,并不刻意強調AGC的自動裝卸功能,在導引方面,多數只采用簡易的磁帶導引方式。由于日本的基礎工業發達,AGC生產企業能夠為其配置上幾乎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功能器件,使AGC的成本幾乎降到了極限。這種AGC在日本80年代就得到了廣泛應用,1981年,日本的AGV總產值為60億日元,1985年已上升到200億日元,平均每年以20%的速度遞增,1986年,日本累計安裝了2312個AGVS,擁有5032臺AGV,到1990年日本擁有AGV約一萬臺。到1988年,日本AGV制造廠已達47家,一路發展,日本的AGV在2002到2003年達到應用的頂峰。
簡易型AGV技術在發展輕工業地區十分受歡迎,而日本廠商不僅僅停留在AGV的簡化上,更是把AGC做到極致。日本AGC企業開始把AGC模塊化,向國外輸出AGC部件,通過出口模塊化的部件來開拓市場,其中一個很大的市場就是中國。
日本AGV企業的普遍特點是追求簡單實用,一般適用于單一的路徑,固定的流程,只是用來進行搬運,自動化程度不高。株式會社明電舍就是一個典例,成立于1897年的明電舍,推出的AGC套件正是定位于高擴展性的簡易型AGV。從名字看這是一家與電力相關的公司,但其實明電舍在對電力業務深耕的同時,也在物流領域、汽車、水環境、ICT拓展業務,其中物流領域主要關注無人搬運車系統,以低價格的組合型銷售為主,針對搬運物與使用環境為用戶提供產品線選擇,主要應用在制造業、電力、能源、石油化學行業。
日本企業大多沿用模式是各司其職,分層面完成交鑰匙工程。即AGV制造廠商以開發新型AGV和批量生產為主要目標,并由其子公司或社會上的工程公司來設計制造各行業所需要的AGV成套系統,并完成交鑰匙工程。
中國與日本AGV進出口局面的扭轉
近年來,不斷有中國AGV企業走向日本,并取得突破性地位,一方面是應用場景的特征促成日本發展自己的特色AGC,而另一方面這也制約日本進入高端AGV領域。相比于此前AGC順風順水的發展, 更適應復雜場景的AGV顯然不是日本企業的重頭戲,時代的風舵已變,日本機器人還能一招吃遍天下鮮嗎?事實上,由于勞動資源的短缺,日本也是機器人的消費大國。伴隨電商物流需求旺盛,日本對現代化倉庫需求也日增。據悉, 2017年度日本完工使用的倉庫面積達966萬平方米,到2025年日本新一代物流系統與服務市場約為3.9萬億日元,比2017年增長89.1%。在勞動力短缺無法化解的同時,日本電商市場正在擴大,自動化需求正在提高。AGC的使用受到了時代的限制,企業不僅僅是需要一個簡單的搬運工,而是需要一個具有智能的物流系統專家,能夠接受調遣,遠程監控,信息反饋等一系列高級的反應模式,而這些智能領域的活絕非AGC能夠勝任的。然而, 目前日本企業主要活躍在AGC市場,在高端AGV市場上很難看到他們的身影。
而另一邊,是中國AGV(AMR)機器人的悄然崛起,無論是電商分揀、倉儲物流還是無人配送,國產AGV產品已經是百花齊放的時期,國產AGV占據著國內90%的市場份額。而根據中國移動機器人(AGV)產業聯盟、新戰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數據統計,2019年度,中國移動機器人(AGV)市場規模達到61.75億元(含工業類AMR),其中營收超億元的企業達到18家,且2019年中國有超過15家移動機器人廠商走出國門,而日本市場正是AGV廠商布局海外的重要板塊。
不難看出,無論在技術差距還是商業模式上,國產移動機器人(AGV)進軍日本AGV市場都潛力無限,我們也希望看到更多代表“中國智造”的企業走出國門,分得萬億級日本物流機器人市場蛋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