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AGV】:發展歷史.
Agvs 已經用于運輸材料60多年了。日本agv一般可通過電腦來控制其行進路線以及行為,或利用電磁軌道來設立其行進路線,電磁軌道黏貼于地板上,無人搬運車則依靠電磁軌道所帶來的訊息進行移動與動作。自動搬運車當AGV小車的電量即將耗盡時,它會向系統發出請求指令,請求充電(一般技術人員會事先設置好一個值),在系統允許后自動到充電的地方“排隊”充電。agv小車指裝備有電磁或光學等自動導引裝置,能夠沿規定的導引路徑行駛,具有安全保護以及各種移載功能的運輸車。 第一輛 agv 出生于1953年,它是由一輛拖拉機改裝而來的,這輛拖拉機有一個引擎蓋,可以在雜貨店的倉庫里,沿著天線運送貨物。 到20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,各種類型的拖曳式農用車被用于工廠和倉庫。
20世紀70年代,基本的制導技術是基于埋地導體感應產生的電磁頻率。引導AGV沿著預定的路徑行駛,通過一個稱為地面控制器的設備打開或關閉導線中的頻率。
80年代末,無繩引導AGV技術引入到系統中,如使用激光引導和慣性,這增加了AGV系統的靈活性和準確性,而且,當需要修改的路徑,不改地面或中斷生產。引進這些導軌,使得引導進一步多樣化的方式。
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,AGV系統已經發展成為生產物流系統中最大的專業分支之一,并出現了產業化的趨勢,成為現代企業自動化設備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。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中,發展最快、應用最廣泛;在亞洲、日本和韓國,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和應用,特別是在日本,產品規格、品種、技術水平、設備數量和自動化程度都比較豐富,已達到標準化、系列化、流水線生產水平。在我國,隨著物流系統的快速發展,AGV的應用范圍也在不斷擴大。如何開發出滿足用戶各方面需求(功能、價格、質量)的AGV系統技術,是我們今后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。
綜合分析 agv 技術的發展,不難看出國內外有兩種 agv 發展模式: 第一種是以歐美國家為代表的全自動 agv 技術,路徑規劃和生產過程復雜多變,幾乎可以應用于任何裝卸場合。 這些農用車功能齊全,技術先進,為了能夠采用模塊化設計,降低設計成本,提高大規模生產標準,歐美農用車已經放棄追求外觀造型,采用大部件組裝的形式進行生產,產品范圍廣泛: 各種驅動方式,各種導向方法,各種傳動機構,產品重量可達50kg ー6000kg 60噸。 然而,由于技術和功能的限制,這種農用車的銷售價格仍然很高。 能夠生產這種產品的國內企業不多,技術水平與國際接軌。